儿童孤独症由美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里奥·凯纳在1943年首次报道,最初患儿被诊断为儿童精神病,后称为孤独谱系障碍(ASD,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目前孤独症是一个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的症状学疾患,该疾病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长期以来学者普遍认为多数孤独症患儿预后不良,成年后多不具备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孤独症患儿的不良预后。
目前所谓的早期诊断儿童孤独症确实尚无绝对的年龄界限,但大量的研究表明3岁时诊断孤独症的稳定性较好。然而,积极发现更小年龄的一些危险征象,并更早地进行干预,对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在生活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表现,特别是以下六点,这些可能是孤独症的早期警示征象:
1、6月龄可追视红球或黑白卡等,但对周围人不关注。
4、1岁半要东西不用手指,而是拉着大人的手放在东西上。
1、家长存在“大点就好了”“贵人语迟”等错误观点;
2、家长无法接受、否认儿童患病的情绪;
3、宝宝年龄小,症状尚不典型,无法辨别。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间及程度。具体而言,智力水平较高的儿童、在较小年龄就开始接受干预、以及接受高强度训练的情况下,预后效果往往更好。事实上,已有许多报道和病例显示,通过教育和训练,部分儿童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进行治疗,大多数孤独症患儿的预后情况会比较差。
南平专业的儿童能力培训机构
专注2-10岁儿童感统、注意力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自闭症、多动症康复干预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胜利街198号胜利大厦A幢2层
电话:0599-8552186 叶老师
网址:http://www.witp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