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七个阶段

随着心理学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心理健康也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而近些年随着自闭症等群体的出现,儿童心理也成为更多父母关注的重点。那么,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儿童心理活动发展的七个阶段。


一、注意的发展

可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前者为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后者为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


新生儿已有非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如大声说话可使其停止活动。婴儿期无意识注意为主;3个月能短暂地集中注意人脸和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生活内容、动作语言的发育,儿童逐渐出现有意注意,但幼儿时期注意的稳定性差,5-6岁后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二、记忆的发展

可分为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长久记忆又分再认和重现。再认是以前感知的事物眼前重现时候认识,重现是以前感知的事物虽不在眼前出现但可在脑中重现,即被想起。


1岁内婴儿只有再认而无重现,3岁可重现几个星期前的事,4岁可重现几个月前的事。婴幼儿时期的记忆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少、易记忆带有欢乐、愤怒、恐惧等情绪的事情,且以机械记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的逻辑记忆逐渐发展,记忆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复杂,记忆时间也越来越长。


三、思维的发展

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1岁以后开始产生思维。婴幼儿的思维为直觉活动思维,如拿着玩具车边推边说“汽车来了”,如果汽车拿走,活动则停止。学龄前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计算活动中,知道3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6个苹果,但对3+3=6的计算感到困难,必须经过实物的图形等多次计算后才能掌握。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学会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使思维具有目的性、灵活性和判断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四、想象的发展

是对感知过的事物进行思维加工、改组、创造,常常通过讲述、画图、写作、唱歌等表达出来。新生儿没有想象力;1~2岁仅有想象的萌芽,局限于模拟成人生活中的某些个别的动作,如模拟妈妈的动作给布娃娃喂饭。3岁想象内容稍多,但仍为片段、零星的。学龄前期(3-6岁)想象力有所发展,但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想象的主题易变。学龄期儿童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迅速发展。


五、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是个体生理或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体验和表现。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对人、物的关系体验,属较高级复杂的情绪。外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甚大。新生儿因不适应宫外环境,常表现出不安、啼哭等消极情绪,而哺乳、抚摸、抱等则使其情绪愉快。6个月能辨认陌生人时,逐渐产生对母亲的依恋及分离性焦虑。9-12个月依恋达高峰,婴幼儿情绪表现特点为短暂 ,反应强烈,容易变化,外显而真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周围人交往的增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不愉快因素的耐受性逐步增强,逐渐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渐趋稳定,情感也日益分化。有规律的生活,融洽的家庭气氛,适度的社交活动和避免精神紧张与创伤,能使儿童维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情感,有益于智能发展和优良品德的养成。


六、意志的发展

意识为自觉地、主动地调节自己行为,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新生儿无意志,随着语言、思维的发展,婴幼儿开始有意行动或抑制自己某些行动时即为意志的萌芽。随着年龄增长,语言思维不断发展,社会交往增多,加上成人教育的影响,儿童意识逐步形成发展。积极的意志主要表现为自觉、坚持、果断和自制;消极的意志则表现为依赖、顽固和易冲动等。成人可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等来培养孩子积极的意志,增强其自制力、独立性和责任感。


七、个性和性格的发展

个性是个人处理环境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不同的习惯行为方式和倾向性,包括思想方法、情绪反应、行为风格等。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心理特点,因此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的个性各不相同。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在人的内动力与外环境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阶段性。在儿童性格的发展中,父母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父母教育态度与儿童性格的关系

通过今天的科普,相信各位父母一定会更理智的处理好亲子关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发展儿童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加速儿童心理发展进程。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若有疑意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特星晴儿童智能开发中心


微特星晴
做更有效的儿童能力训练!

南平专业的儿童能力培训机构

专注2-10岁儿童感统、注意力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缓、自闭症、多动症康复干预

地址:南平市延平区胜利街198号胜利大厦A幢2层

电话:0599-8552186 叶老师

网址:http://www.witpdc.com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