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无法顺利的通过语言或行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家庭,都会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是危险。

“表达需求”在我们的专业术语里叫做“提要求”,我们给孩子做语言表达时,提要求的能力往往是首先考虑的一个技能领域。

01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提需求


学会提需求,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必要环节。

提出自己的需求,是每个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先需要学会的技能之一,由此才能再去发展更加复杂的语言学习。

我们通过满足孩子的要求,逐渐变成孩子行为的强化物,来帮助孩子对环境里的资源建立“主权”,来帮助孩子获得新信息,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学会提需求,同时也是为学习自理能力打下基础。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老师提出想去厕所、渴了、热等等,便于更好的融进社会生活。


02
提要求能力弱的孩子具体教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出很多提要求的动机。比如说孩子在游戏时,是教孩子对物品提要求的好时机。

要求活动:
玩举高高游戏时故意停止—“还要玩”
孩子想要开门出去玩时把门挡住—“打开门”要求帮助

要求帮助:
给孩子带盖子的水壶—“帮我打开”、
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到够不着的地方 —“帮我拿一下”

要求物品:
在操场运动完回家—“我要喝水”
桌子上有一包糖—“我要吃糖”


03
何让孩子学会提需求


1、从指向性强的字、名词、动词入手

以“我要吃饼干”这句话为例:“要”,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孩子只会说“要”,但是要什么、向谁要,孩子无法具体表达。
那么我们最开始就要避免教孩子宽泛的词,先教TA说名词“饼干”,再逐步发展到名词+动词等词组,比如“吃饼干”。
在训练初期,要考虑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尽量将提要求的句子简化。通过先让孩子学习说指向性强的关键词来判断孩子的具体需求。
2、让孩子对语言感兴趣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愿开口讲话,总是用肢体,比如用手指着自己想要的玩具,来表达自己的想要。
对此,家长们可以通过让孩子感受到学会语言表达需求后的好处,来增加孩子主动开口的兴趣。当孩子用语言提需求后,家长会准确的给他想要的东西,让他做喜欢的事,他便会对语言更加感兴趣。

3、掌握孩子真实动机
训练孩子“提要求”,要有准确的目标。因为如果抓不住孩子真实的动机,教学的结果就会大打折扣。举个反例,总是教孩子“我要睡觉”,可是孩子根本不想睡觉,那么,“要睡觉”就不是“真动机”,孩子当然不会睡。
这时候,需要家长们保持敏感,快速了解动机。例如孩子看到很多水果,要拿其中一个,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平常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然后引导孩子说出。
4、用动作&眼神代替语言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必须要说出想要什么,才算成功的提要求,其实并非如此。对于还未具备良好语言能力的孩子,我们可以教他们用手势、动作或者眼神来替代语言表达。

比如吃饭时故意不给孩子勺子,把勺子放在孩子能看见但够不着的地方,这时候可以跟孩子说“勺子”,并辅助孩子用手去指勺子,然后就可以把勺子递给孩子,其实满足孩子这样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强化。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